“订单式”的“兴农夜校”

米易县湾丘彝族乡青山村根据村民的“口味”配送“学习餐”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7-04     来源:攀枝花日报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白天忙农活,晚上进夜校。

  最近,米易县湾丘彝族乡青山村的村民墨色陈兵的晚饭总是吃得匆匆忙忙,为了听“兴农夜校”的课,他要早点去“占座”。

  青山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组牵头,在全村组织开展了“兴农夜校”流动讲习活动。“群众几乎场场都自发来参加,大家听得很认真,主动发问的也不少。”青山村村支部书记李海兵说,“兴农夜校”根据村民的“口味”配送“学习餐”,紧贴群众的课程内容和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就是吸引当地村民的“法宝”。

  何时讲?

  “这样的办学方式,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参加,而且学到的东西很实在,我们都支持。”墨色陈兵说,“兴农夜校”的开课时间安排很周到,错开了“农活时间”,乡亲们可以干活学习“两不误”。

  青山村驻村工作组和村“两委”针对农民白天忙农事,晚上相对空闲的实际,利用农民忙完农事或者晚饭后的空闲时间开办“兴农夜校”流动讲习班,让村民们的“空闲时间”充实起来,又不影响日常农事生产。

  “夜校”不仅要在“晚上”上课,还要根据“季节时令”调整时间。“兴农夜校”流动讲习班紧扣季节时令更替,结合米易县干热河谷气候“旱季、雨季”两极分化特征,设计3轮讲习班次,做到讲求实效、结合时宜、惠及农务。

  讲什么?

  青山村共有83户1602人,村民均为彝族群众,要让村民们坐在课堂里认真学习,课程内容就必须让大家觉得“管用”。

  “‘兴农夜校’围绕‘农村需要’开课,让农民‘下订单’。”李海兵说,村民需要什么,“兴农夜校”就讲什么。开讲之前由各村民组收集村民需求,针对性设置“讲习清单”,照单“答题”,第一轮讲习共计回答村民在政策解读、生产经营等方面提出的问题20余个。

  “兴农夜校”这个名字取“为乡村振兴而开办夜间流动学校”之意。课程包括政策讲解、发展规划、产业“种养管销”、乡村振兴等内容。今年3月初以来,青山村“兴农夜校”多次开班,讲习老师给村民们讲解党和政府的最新惠民政策,森林草原防灭火、疫情防控的工作举措,种植养殖技术知识等,让乡亲们及时了解政策、掌握知识,增添致富增收的本领和热情。

  谁来讲?

  “海兵书记,这次‘兴农夜校’谁来做讲师?主要讲哪些内容?”每次“兴农夜校”开课前,总有村民询问李海兵。

  “兴农夜校”的讲师队伍由驻村工作组、村“两委”、“土专家”、种养大户共同组成,做到“三个让自己来讲”:让本村的村组干部来讲,让农民身边的“土专家”来讲,让农民身边的种植大户来讲,力求管用、适用。

  青花椒是青山村重点发展的产业,“兴农夜校”曾专门邀请具有20多年青花椒种、管、销经验的“土专家”授课,课后,村民们还不“解渴”,不少村民还拉着“土专家”到自家的青花椒林里当面请教。这种“互动型”的授课,也是“兴农夜校”受到村民欢迎的原因之一。

  “兴农夜校”的讲师们不会“一讲了之”,全程做到面对面、点对点授课,问答式、互动化交流,在潜移默化中宣讲了党的好政策,引领了文明乡风,交流了“致富经”。(杨华 刘佳 记者 程礼攀)